首页 > >创新观点

我国山洪灾害防治技术进展与展望

针对我国山洪灾害防治技术现状,系统梳理了我国山洪灾害防治技术的关键环节和技术进展,包括山洪灾害的基本概念、调查评价、监测预报预警、群测群防和山洪沟治理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山洪灾害防治技术存在短板及与国外技术差距,探讨了山洪灾害防治技术发展趋势,从山洪灾害防御新理念、新模式、新举措等方面对我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进行展望,以期尽快实现我国山洪灾害防御体系从有到好到强转变,持续提升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推进山洪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保障生命安全、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丁留谦等教授展望未来我国山洪灾害防御对策为:

一是推进山洪灾害风险管理理论指导的山洪灾害防御新理念。

将山洪灾害防御纳入政府管理范围,推动全民参与山洪灾害防御;制定山洪灾害风险管理战略、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推进山洪灾害风险区规划实施,规范人的行动,实现搬迁避让,有效地规避风险、承受风险和分担风险;加强危险性管理、可能受灾对象管理及易损性管理,制定山洪危险区管理清单,实现山洪灾害分级分类管理,加强山洪灾害监管制度和手段建设;推进社区防御体系建设,加强“群测群防、自保互救”防灾训练,提高全社会的山洪灾害风险意识。

二是坚持“以人防为主,人防和技防相结合”的山洪灾害防御新模式。

坚持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体系和组织动员机制,实施网格化清单管理,通过宣传培训演练持续提高防御意识,完善山洪灾害防御人防体系;坚持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范手段;坚持完善立足国情、专群结合的互相结合、互为补充山洪灾害防御体系,完善提升山洪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系统。

三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新手段,持续提升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能力。

构建空天地立体监测体系;推进X波段测雨雷达和气象短临预报技术的应用,提升面雨量监测能力;适当减少地面监测站点建设,将自动监测站点纳入水文统一管理,实现信息共享;推进视频流速、流量和物联网监测预警新型设备的研发和应用,解决山洪灾害预警“最后一公里”问题;完善国家和省两级山洪灾害预警平台建设,实施以大数据和分布式水文模型为核心的山洪灾害预报预警技术应用,实现国家、省、市、县、乡5级应用;拓展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和技术,应用国家应急广播系统和移动网络系统等,实现山洪防治区域化和流动人员等非特定人员的精准预警。加强小水库、塘堰坝、淤地坝、尾矿库等小型工程监测预警能力。

四是转变山洪沟治理思路,适当提高保护对象防护标准。

由山洪沟沟道治理转向保护对象防护治理;统筹考虑流域防洪、生态、水资源等综合治理,加强沿河村落等山洪威胁对象的防护治理,适当提高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根据山洪灾害风险等级修订相关规划,实现搬迁避让,为洪水留足行洪通道。

五是完善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适应新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

将山洪灾害防御纳入国家法律法规;山洪灾害防御纳入社会治理范畴;乡村振兴战略,西部大开发,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中,加强山洪灾害风险规划和治理;完善山洪灾害多部门协同机制和分级管理体制机制;城市、新农村建设开展山洪风险规划和评估工作。

六是明确投入机制,加强山洪防御社会参与。

明确中央、地方和社会投入机制;中央投资负责新技术研发与基础设施建设与更新,地方负责运行维护和防护对象防护治理,中央给予定额补助,学校、景区、工况企业负责自身防御投入,社会力量参与山洪监测预警、宣传培训和救援。

引用自《中国防汛抗旱》2020年10月 第9/10期 第3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