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建设效益

山洪预警,如何走好“最后一公里”

2013-06-21

——甘肃省山洪预警“户户知”工程建设综述   ——甘肃省山洪预警“户户知”工程建设综述

假如山洪突然来袭,如何让每一个山地居民都能在第一时间获悉,并有转移撤离的时间?
  
近年来,政府、专家、群众,都在为破解这“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而努力。特别是山洪灾害多发的我省,在经历过灾难之后,更加重视山洪预警。
  
据权威数据显示,全省山洪灾害防治区面积达12.75万平方公里,涉及14个市州,83个县(市、区),2496条小流域。
  
“山洪灾害防御形势严峻、治理任务艰巨。”省抗旱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李高平说。
  
为了更好地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山洪预警体系建设,其中,最关键的是着力解决预警信息如何到达每一个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山洪预警“户户知”工程应运而生。 

“户户知”工程到底有哪些特点?如何运行?是否能够有效发挥作用?
  
记者来到兰州市水阜乡砂岗村,寻找答案。
  
雨量、水位监测是第一步。
  
砂岗村建有一个自动雨量站,设在徐家沟流域的上游,可以自动监测收集雨量信息,并同步传输到皋兰县山洪监测预警平台,经过分析会商后,及时向有危险的区域发出预警信息。
  
砂岗村村支书杨庆弟,是村里的防汛第一责任人,也是预警信息第一接收人。他的手机有一个特殊的功能——通过手机,可以无线控制架在村委会二层小楼上的高音喇叭。
  
“只要手机有信号,无论我在哪,只要我对着手机喊,大喇叭就会传出我的声音,一模一样。”杨庆弟边说边进行演示。
  
高音喇叭传出的声音,500米之外可以清楚地听见。安家庄社距离村委会最远,那里的13户群众表示,都能听清喇叭上播放的内容。
  
“村支书在喇叭上说什么,我们听得都很清楚,而且夜里声音更大。”安家庄社农民杨亨玉说。
  
假如天气预报说会下雨,杨庆弟就会事先对手机和喇叭进行检查,看运行是否正常。
  
一旦接到二级山洪预警,杨庆弟就立即通过喇叭告诉大家做好防洪转移准备;如果预警升为一级,就马上要求大家撤离。
  
“一点时间都不敢耽误。”杨庆弟说。
  
村里还制定了撤离预案,设定了安全转移路线,并组织过一次演练。
  
假如有暴雨发生,从雨量监测到通过喇叭告知群众,最快需要多长时间?

“5分钟左右。”皋兰县水务局副局长杨慧云说。
  
当暴雨形成山洪滚滚来袭,5分钟是不是够群众安全撤离?
  这个疑问,似乎没有谁敢肯定地作出回答。
  
因为,暴雨有时候难以捉摸。于是,在“户户知”工程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技术人员将雨量监测的“临界值”适当调低了一些。
  
“这就相当于设了一个提前量,提前进行预警。同时,我们的雨量监测站都设在流域上游,形成山洪还有一个短暂的过程,这样就可以为群众转移留一个准备时间。”李高平说。
  
这固然是一个办法,但如果预警后,并没有出现山洪,次数一多,是否会引起群众的不信任?等到真正发生山洪时,群众会出现麻痹、懈怠心理?
  
“这也不是不可能。所以我们正在努力收集、分析每一个防洪重点区域的雨量数据,修正每一个雨量站的临界值设定,尽可能地做到准确预警。”李高平说。
  
“宣传也很重要,要让群众提高防灾的意识。”李高平补充说。
  
尽管可能出现预警不准确,毋庸置疑的是,预警一定会慢慢地提高群众的防灾意识。
  
“过去如果夜里下雨,很少有人起来。但现在只要喇叭一响,谁还能睡得着。你说是一晚上不睡重要还是命重要?”在村民杨亨玉看来,就算预警不准确,也应该要十分重视。
  
山洪预警“户户知”工程,听起来不错,看起来也管用,但经得起实践吗?
  
截至目前,全省已有80个县区建成“户户知”工程并投入试运行,初步覆盖12.38万平方公里,涉及1067个乡镇5929个行政村。
  
据省抗旱防汛指挥部统计,2012年,山洪预警“户户知”工程共发布山洪灾害预警520次,发预警短信41.5万条,启动预警广播3007次,预警通知21.8万人,紧急撤离转移8.6万人,有效保障了群众生命安全。
  
事实胜于雄辩。去年7月21日,华池县发生强降雨,白马乡黄岔自动雨量监测站监测到最大降雨量为6小时109毫米,同时有23个站点超临界值,监测预警平台第一时间发布预警信息496条,涉及的乡村采用预警广播迅速预警到户,紧急转移680人,最终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然而,假如瞬间出现特大暴雨,造成电力、通讯中断,则自动雨量站、预警信息平台、手机、喇叭都不能工作,该怎么办?
  
“在‘户户知’工程启动建设时,我们就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我们在每一个重点村都安装了一台简易雨量站,有蓄电功能,同时配发了手摇警报器和铜锣等设备。”李高平说。
  
在砂岗村村民杨亨贵家里,安装有一台简易雨量器,当雨量达到一定值后,警报器就会自动报警。
  
“报警器一响,我就会赶紧给村支书打电话,如果电话打不通就用手摇的警报器,那个声音很大的。”杨亨贵说。
  
之所以选择杨亨贵为预警信息员,主要是考虑他家住在危险区流域上游,同时因为他几乎不出远门。
  
随着山洪预警“户户知”工程的初步建成,我省山洪防御能力在逐步提高,但并不能代表已经万无一失。如果听到预警而不撤离或者不会有序安全撤离,那多先进的设备都会是“聋子的耳朵”。
  
“和发达地区相比,甚至和国外相比,我们的硬件都没有任何差别,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是如何有效运用预警设备和信息,提高自救、互救的能力。”李高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