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信息

科技助力防汛减灾,“赣”得好!

2020-07-31

在经历了七月前期的多轮次强降雨和严峻防汛形势后,目前江西汛情总体平稳,进入高位波动缓退期。7月24日,江西防汛Ⅰ级应急响应在维持13天之后,调整为Ⅱ级。但“退水不退人、调级不减力”,江西始终坚持思想之弦不松、防汛力量不减、救灾措施紧跟,打响了防汛减灾持久战。在这一过程中,信息化手段、高科技设备在实战中的广泛运用,突显了科技之手的威力。

北斗:耳目尖兵的双重保障

7月8日20时起,暴雨导致景德镇境内关键性水文站点潭口水文站等站点被淹、移动通讯信号中断、人员无法进入且电话不通,在最需要水文测报数据的关键时刻,水位、雨量等数据却要“掉链子”报不上去了吗?

“幸好我们有北斗信道!幸好我们在不久前还‘真刀真枪’地练过如何使用!我们没‘掉链子’,潭口站测出了昌江干流有实测记录以来的第三高洪水位62.61米。”景德镇市水文局负责人李梅说。

潭口水文站的数据对于包括景德镇在内的整个昌江流域至关重要。它是赣皖界河昌江干流上的唯一一座控制性工程浯溪口水利枢纽的入库站,潭口站的数据直接关系到水文人员对于浯溪口枢纽入库流量的判断,以及对水库下泄水量的操作,直接关系着对下游洪峰大小、到来时机的判断,影响当地政府对防汛形势的判断和防汛措施的布局。该站测报人员沈剑波熟练操作着手持式卫星电话,一份份流量数据、一条一条实时信息通过卫星电话传递到决策者手中。

除了潭口水文站外,深渡水文站四周也完全被洪水淹没,房屋进水1米多,移动通信中断。布设在该站的水雨情遥测终端,通过北斗卫星信道报源源不断的报送东河流域的重要水情数据,为浮梁县臧湾乡等地安全及时转移人口、下游渡峰坑洪峰水位预报提供了关键的情报。

“归根结底还是多亏了今年的超标准洪水测报预案。今年3月在水利部召开超标准洪水防御工作视频会后,我们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针对可能出现特大暴雨造成公网中断的情况,在辖区内10个基本水文站增加北斗卫星信道,开启公网和北斗双信道,确保数据在超标准洪水来临时能万无一失地传输。我们还在今年6月应对一轮降雨过程的测报中实际启用了北斗信道和卫星电话,将它视作一场应对超标洪水的测报实战。这些功夫都没白费!”李梅说。

强降雨过程中景德镇市三个水文站在移动网络中断后,通过北斗通讯系统共发送报文100余条。北斗报讯通道加持,让极端情况下的水文遥测站点不再是信息孤岛。

查险:“千里眼”和“CT机”

7月12日19时40分左右,修河三角联圩(27+700-27+800)发生溃决。闻讯后,江西省委书记第一时间来到省防指视频连线,指挥调度救援工作,省长连夜赶到现场指挥调度抢险救灾工作。视频联系离不开在溃堤处高高架起的“电子眼”,它24小时不停一秒地传输着现场实时动态,连接着远在南昌水利厅办公大楼里的防汛“大脑”。

“防汛巡查通道不通即是险情”,大汛当前,这是江西省防指对进一步强化巡堤查险的要求。“由于查险通道不通、人难到的部分,我们的无人机‘上马’了,协助现场专家完成了廿四联圩等部分堤段的巡查。”参与今年防汛工作的江西省水利设计设计院专家万国勇说,利用无人机与后方专家组进行实时图传等,能让后方专家更直接、全面地了解现场险情情况。

无人机还在应急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7月14日,工作人员利用十余架次无人机组网,在10小时内获取了康山蓄滞洪区全域约400平方公里的高精度影像,精确掌握了区内农作物种植、居民地分布、交通道路、水利工程设施等情况。为后续该区域的人员转移时间预估、路线制定提供了重要支撑。

除了有“千里眼”,还有堤防“CT机”。江西水利技术人员利用一种叫“高密度电法仪”的设备,给大堤施加外部电场,由于水的导电性大于堤坝,通过分析电阻率剖面,就可以探测可能存在的渗漏通道位置。一旦找到渗漏点,便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抢险加固工作。7月9日至今,这项技术共测堤长约1800米,经过现场数据采集和反演结果分析,在碗子圩、西河东联圩等发现出渗漏通道40余处。

今年的防汛过程中,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等单位,通过派专家、上设备等方式,冲在防汛减灾一线,凝聚了科技支撑力量。

会诊:连接前后方专家共同把脉“疑难杂症”

7月18日上午,水利专家邹军贤在南昌的水利厅办公大楼12层,同远在进贤县的现场专家,通过水利专家会诊平台,共同关注着一处来自信西联圩的险情。

邹军贤等人从大屏幕传来的现场实时视频、图片中,看到一个奇怪现象,在桩号8+685~8+955堤内水塘水体浑浊已经发黄,而附近相邻的其他水体依然青绿。

更奇怪的是,虽然进贤县防指人员怀疑是堤底出现了泡泉,但进行摸排后并没有发现相关出险点。到底是怎么了?接下来该怎么办?

县防指成员打开手机App,利用水利专家会诊平台的功能,接通了的省防指专家组权威专家团队。当日邹军贤等人当值,他是江西省水利设计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水工技术知识丰富、处理险情经验老道,像他这样的权威专家还有一批。他们坐镇防汛后方,成为前方处理各种“疑难杂症”险情的智库。

经过会诊,省防指决定再增派一路专家前往现场。

“针对这个情况是得下决心采取系列行动了。否则后期堤底有被掏空的可能,带来溃堤风险。可不能等到那个时候。”邹军贤说。

抢险方案最终确定,请专业潜水员潜进水底摸排泡泉,同时加强对水塘内水位、水温及渗漏量的观测,做好抢险预案,包括落实物料、器械、畅通抢险通道等。

潜水员才摸排了100多米,就发现了6个泡泉,这也让当地下了最后的处置命——将水塘整个填平。邹军贤介绍。

专家险情会诊平台,不仅让后方变前方;还能向前方专家提供具体圩堤的设计资料、出险历史、实时水情等信息,让前方专家工作起来更方便,得到后方智库的实时支持。该平台除防汛险情处置功能外,还在险情实时统计分类、灾情评估及灾后重建规划等方面发挥支撑作用。

今年汛期以来,前后方专家已依托会诊平台连线50余次,联合处置了滑坡、管涌险情等一批“疑难杂症”。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2020年7月31日
作者: 岳虹 万菁 徐俊
责任编辑:陈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