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信息

洛阳栾川县 被动变主动 山洪防御全覆盖

2013-07-05

“呜……呜……”急促的警报声刚刚拉响,锣声、哨声便此起彼伏,3户一组、5户一队的人们在村组干部的带领下,有秩序地沿着县防汛办设计好的转移路线迅速撤离……

每年汛期前,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的山洪防汛预警演练总会如期上演,这些实战演习,是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保障。对于山洪灾害,只有常备不懈,才能有效躲避。

素有“四河三山两道川,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的栾川县,静躺在豫西伏牛山的怀抱中,风光旖旎。然而,伏牛山纵横交错的险坡沟壑,令人捉摸不定的小气候,让栾川县饱受山洪灾害的威胁,全县每年的山洪灾害防御任务艰巨而繁重。

2010年以来,栾川县全面开展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至2012年5月,项目内容全部完成。建立健全的组织责任体系、监测预警体系和群测群防体系等,使全县山洪灾害防御实现“视频到乡、音频到村、宣传到户、预警到人、监控全覆盖”的目标,实现了山洪灾害防御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责任分解多层次

针对区域山洪灾害突发性强,点多面广、分散的实际,栾川县把防汛责任逐层分解落实到县、乡、村、组、户,构建了五级防御网络体系,全县所有水库、水电站、尾矿库、主要河道、地质灾害点、桥梁等防御重点部位全部逐一落实了行政责任人、具体负责人和巡查监控人员。特别是在全县195个受山洪灾害威胁的村分别建立了山洪灾害防御办公室,每村设立“五大员”,即雨量观测员、水位观测员、危险部位巡查员、鸣锣员、报警员,每年组织培训演练。除此之外,建立村级“五户联防责任体系”,对山洪灾害威胁区内的每个片设一名“片长”,每5户确定一名转移安置联络人,每1户明确1个山洪灾害防御明白人,形成由“村委主任、村干部、危险区长、片长、联户长”组成的安全转移组织网络。

科学防控全覆盖

按照“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简便易行”的原则,栾川县把监测预警设备布设到全县每个乡(镇)、每个村和山洪灾害防御的每个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全县新建成15个自动雨量站、2个多要素雨量站、4个自动水位站、297个简易雨量站、142个简易水位站、35个尾矿库在线自动监测点。全县发放477个手摇警报器,安装491套预警广播,配发390面铜锣,监测预警设备全覆盖。投资50万元,建立无线短波通信系统,在公网通信中断的情况下,保证市与县、县与乡(镇)和抢险一线的应急通信传输。建成了县乡计算机网络系统、视频会商系统、数据库及数据接收处理系统和监测预警平台,实现了省、市、县、乡四地的异地视频会商,雨情、水情、气象信息的实时查询、监控,基础信息资料查询、预警信息发布和小流域洪水分析等。

群测群防聚合力

群测群防体系建设被认为是做好山洪灾害防御的重要基础,栾川县坚持“全民参与、群测群防”,形成了总动员的工作机制。经过大量的外业调查、分析论证和审核,编制完成1个县级防汛预案、15个乡(镇)防汛预案、213个村级预案以及224个水库、水电站、尾矿库和地质灾害、教育、交通、旅游等行业及防汛重点部位预案。发放宣传彩页、宣传画册,制作山洪灾害防御明白卡,安装宣传栏、警示标牌,刷写宣传标语,开办中小学校知识课堂,创作山洪灾害防御歌等,特别是编排“山洪灾害防御专题戏曲节目”,通过送戏下乡的方式进行群众宣传。同时,利用境内干线公路、县乡道路和通往景区道路,精心打造10条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宣传通道。这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使广大群众的山洪灾害防御意识、自我保护能力不断增强,形成群测群防的工作合力。

抢险物资准备足

为加强防汛物资储备,栾川县防汛物资储备实行县、乡(镇)、村、企业四级储备。栾川县投资13.9万元为14个乡(镇)50个重点村和6个主要旅游景区配备了救生衣、救生绳、警戒线、安全带等救生设备,确保应急救援需求。同时,投资3.6万元购置50千瓦发电机一台,保证在电力中断情况下,县防汛抗旱指挥中心的正常运转。全县建成6个永久性群众撤离安置点、120个临时性群众应急撤离安置点,可一次安置群众6000余人,保证了应急撤离群众安置需求。

2011年11月2日至7日,全国、河南省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会议分别在栾川召开,这是行业对栾川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经验的充分认可。然而,栾川山洪灾害防御依然任重道远。水位观测、雨量观测、重点部位巡查、预警信息传递和组织群众转移等需要大量的人力支持,监测手段落后,后期运行经费较高,这些问题,还需要各级水利部门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