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防汛监测预警 力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大雨倾盆、山洪暴发,大部分乡镇一片汪洋。房县“8·6”暴雨灾害是2005年“8·14”特大洪灾、2011年“6·14”堰塞湖险情之后的又一次重创。全县降雨量达240毫米,局部地区达400毫米,极端降雨量沙河乡佘家河村高达791.5毫米,系500年一遇,万峪、沙河等10个乡镇受灾人口9.9万人,基础设施水毁严重。由于监测预警到位,防范措施得力,第一时间紧急转移了危险区内的5573名居民,没有造成群死群伤的悲剧发生,把此次特大洪灾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
发挥预警平台作用,及时发布灾害信息
房县是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建设试点县之一,主要是进行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建设内容包括对县内部分流域实施水雨情监测及县级预警平台系统建设、部分区域群测群防的组织体系建设等,监测站点为山洪灾害信息平台预警系统提供所需的实时水雨工情信息,构成计算机网络系统最基层的网络节点,应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辖区内的山洪灾害信息进行分析、预测及实时发布预报。房县在试点县建设中,共新建自动雨量站7个,自动水位站3个。本次遭受洪灾最为严重的万峪、沙河两个乡均在万峪自动雨量站监测范围内。
2012年8月5日23时,房县防办山洪灾害预警信息平台工作人员,在看到万峪自动雨量站显示了Ⅱ级预警(即达到了警戒雨量),并且降雨强度还在不断加强。在此情况下,经紧急会商决定根据事先编制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向区域内的沙河乡、万峪乡及东北方的土城镇境内各重点防治区发布山洪灾害二级预警,迅速按照预案做好人员撤离转移。但由于暴雨大风天气,造成全县移动基站信号中断,无法通过GPRS自动发布预警信息。雨情就是命令,县防办采取果断措施,通过座机电话迅速向3个乡镇指挥部发布人工预警,在紧急撤离危险区所有居民的同时,切实做好抗洪抢险准备。
万峪、沙河等乡镇在8月4日接到相关降雨信息通知后,第一时间及时下传各类气象预警预报信息的同时,安排驻村干部蹲点负责,乡、村干部24小时轮流值班,安排干部进一步加强对茅山、卢家坪、朱家坪村部分地段地质裂缝,五塘、高峰、鹰嘴石、沙河店村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工作;在8月5日23:30分,接到县防指命令危险区内居民紧急撤离转移的通知后,乡镇、村组所有干部除留守值班人员外全体出动,动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交通工具,冒着大雨对各危险区域群众逐户通知。车辆无法前往的地方,采用手摇报警器、敲锣、喊话、吹哨子、逐户敲门等方式通知紧急转移,确保不遗漏一人,确保无人员伤亡。总的来看,房县县级山洪灾害预警信息平台在“8.6”防洪减灾工作中发挥了其很好的监测及预警功能。
部门及时沟通协作,确保预警信息准确
房县山洪灾害主要涉及山溪洪水、泥石流和山体滑坡三种形式,要想及时、全面掌握水雨情和全县滑坡体等灾害点的情况,水务、气象、国土部门等部门必须通力合作,相互提供信息查询和共享,才能为山洪灾害的监测和预警提供第一手翔实的资料。
房县气象局做为气象分析预报的职能部门,水雨情监测站点基本上覆盖了全县20个乡镇集镇。山洪灾害试点县建设的站点布置,就是在此基础上填补了气象部门的部分辐射盲区,双方沟通合作,做到站点建设不重复、少死角。在汛期,县气象部门每天为县防办(房县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办公室)提供气象信息,降雨过程期间,根据降雨强度随时调整加密报送时段,同时,提供历史资料查询(包括日平均水位/流量、月水位/流量等),以及降雨量统计表、降雨量图等形式对雨量资料进行日、时段等综合查询,为山洪灾害信息预警提供了科学依据。
房县国土局已经完成的《房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对全县境内的山体滑坡、崩塌、地面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勘察、监测、防治等工作进行了规划设计。根据县国土部门提供的山洪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滑坡体分布情况,双方共同研究确定了各灾害点的影响范围和监测预警措施。由于措施得力、预案操作性强,在本次特大洪灾期间,受灾乡镇的山体滑坡未造成灾区人民群众伤亡事件发生。
广泛宣传防御知识,做到预案家喻户晓
房县地理位置特殊,地质条件恶劣,山区群众居住分散,区域小气候明显,洪水特点为暴涨暴落,瞬间破坏力极强,同时诱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这给全县山洪灾害防御,特别是预警预防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只有不断提高全民意识,发挥群测群防,才能很好的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工作。在试点县建设期间,该县编制了1个县级,20个乡镇和121个防治重点村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预案内容详尽,切实可行操作性强,同时,编印了大量《房县山洪灾害防御知识手册》分发给各乡镇和121个防治重点村村民,县防办还举办了两期乡镇分管及村支书、村主任参加的全县山洪灾害防御知识讲座,在塘溪等村进行了山洪灾害避让转移演练,让广大人民群众广泛了解山洪灾害的成因、危害,掌握防御山洪灾害的基本知识,做到灾害到来之前“会跑、什么时间跑、往哪里跑”。
万峪、沙河等乡镇在“8.6”洪灾中的防洪抗洪就充分体现了及时预警和群测群防的重要性。在8月4日18:00时,县防办紧急通知县水电产业办与降雨密集的白沙河流域梯级开发水电站取得联系,通知有强降雨发生,注意做好机械设备的转移和电站施工、运行人员的人身安全,并随时与电站业主通报降雨动向;8月5日下午5时,县防办再次通知佘家河、百步梯电站业主余呈松,八道河电施工现场负责人邵汉东,此次暴雨中心在县城以东地区,要求电站及时做好施工人员和电站运行人员随时做好撤离到安全地带的准备;8月5日23:10分,电站负责人余呈松、邵汉东遵照县防办二级预警命令,根据河水上涨情况迅速将电站施工人员34人、电站后勤管理人员21人转移到地势较高的安全地带集中安置。本次极端降雨导致白沙河流域三座电站全部受灾,电站厂房进水达5米,厂内积淤泥、杂树木1.4余米深,泥石流掩埋升压站,全部机电、电气设备全部毁坏,宿舍楼进淤泥0.5米余深,电站附属设施全部冲毁。但由于预警及时、工作到位,没有造成电站施工人员和运行人员的人身伤亡。
建立五级联动预警机制,确保防洪减灾及时有效
房县山洪灾害分布较为广泛,防治工作点多面广。监测预警和群测群防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就是“以人为本”,把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提高全民的防灾减灾的意识,建立县、乡、村、组、户五级联动预警机制,保证在灾害来临之前快速反应,上下联动,及时高效地开展预防和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县、乡镇两级防汛办把在汛期(含非汛期的特殊时期)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作为铁的纪律来抓,做到岗不离人、信息畅通、反应迅速、处置得当;村、组两级保证联系便利快速、预警方式及时有效,必须在接到预警命令的第一时间,利用手摇报警器、敲锣、喊话、吹哨子等形式通知各群众,并组织带领群众按预定的安全转移路线,到户到人一个不漏的撤离转移,必要时可强制其转移,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并负责转移后群众的清点和安置;随队伍转移的群众根据所学习掌握的防御山洪灾害基本知识,不慌乱、听指挥及时安全转移到位。
8月4日晚10点,暴雨越来越大,随时可能出现灾情。万峪乡机关干部和乡直单位负责人在各自岗位严阵以待,密切关注各驻点村的雨情、集镇河道水位变化,同时安排相关工作人员逐户逐人通知做好撤离准备。在8月5日23:30接到县防办发布的二级预警(移动通信中断,固定电话人工预警),命令危险区居民马上撤离转移的通知后,根据既定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第一时间组织群众转移到位,无一人伤亡。
8日6日凌晨1:00分左右,沙河乡鹰嘴石村党支部书记孙君学、白沙河村村主任严兴洲在接到县防办山洪灾害二级预警通知后,冒着瓢泼大雨,趟着齐腰深的洪水,跟村干部一道打着手电筒,挨家挨户敲门,撬开了一个又一个行动不便、智障残疾的孤寡老人的门,在凌晨3:30分,赶在最大洪峰到来之前,把他们背到自己家中,安排自己的妻儿给他们烧热水洗,做热饭吃。田家湾村党支部书记赵光新更是在自己6间房屋进水倒塌,无家可归的情况下,翻山17公里,到紧邻丹江口市盐池河镇的田湾村九龙寺村民小组,组织灾民紧急转移。
8月5日23:30时,降雨越来越大,考虑到孤寡老人在需要转移撤离时行动不便,万峪乡防汛指挥部在接到县防指预警通知的第一时间,立即安排周晓飞、杜方远、赵林波、张士平、莫学金、刘兵、余明、唐虎8名干部赶往乡福利院,分批将46名老人紧急转移到万峪小学,保障了弱势群体的生命安全。同时,栗子坪2组元宝寨出现险情,山体滑坡威胁杨士运、杨士文、谢辰明、谢道成、谢道华、王定甫6户15人的安全,村干部肖玉明、王永金、王建华在第一时间赶往元宝寨,对这6户群众紧急转移,在安全转移杨士运、谢辰明、谢道成、谢道华、王定甫5户后,杨士文不愿转移,为了对其生命安全负责,3名村干部强行将杨士文一家2口抬至安全地带。由于转移及时,全乡在洪灾中未出现人员伤亡。
目前,房县“8.6”灾情已经得到了省市领导及水利厅领导的高度重视,房县县委、县政府在争取上级支持的同时,不等不靠,积极组织广大灾民开展抗灾自救工作,确保当年灾害损失当年恢复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