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记安徽省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
自2010年以来,安徽省有31个县(市、区)列入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范围。经过3年的建设,安徽省已初步建成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并在近年防御山洪灾害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全省1/3面积为山洪灾害范围
山洪来势猛,成灾快,预警信息必须快速发布
安徽是一个山洪灾害多发的省份。
人们记忆最深的是2005年9月初那场山洪灾害。台风“泰利”肆虐皖西,大别山区发生罕见的强降水,当地群众说“那不是下雨,是老天爷向下倒水”。来势凶猛的山洪冲毁民房,引发滑坡、泥石流,造成路断、水断、电断、通信中断,致使水情、雨情信息难以报出,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指令难以传进。在这场大雨中,80多人不幸丧生。
“让山洪易发区的水情、雨情测得准、报得出,预警信息快速反馈给镇、村、户,为群众转移赢得宝贵时间,这正是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要达到的目标。”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叶成林说,重点是要建立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
近年安徽省山洪灾害损失统计资料表明,随着山区经济的发展,城镇和工矿企业建设规模的扩大,山洪造成的危害越来越重,损失也越来越大。安徽省山洪灾害范围主要为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两大部分,涉及淮河、长江、钱塘江三大流域,共涉及安庆、池州、黄山、六安、铜陵、芜湖和宣城等7个市31个县(市、区),总面积45 974 km2,占安徽省总面积的33%。山洪灾害规划防治区范围内共有小流域391个,其中涉及滑坡灾害点832个,泥石流沟106条。为推进山洪灾害防治防御工作,在国家防办统一安排、指导下,安徽省2010年度、2011年度、2012年度分别有12个、13个、6个县(市、区)列入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范围。
叶成林介绍说,多年来,规划区范围内虽然已建成了一大批防治山洪灾害的工程和非工程设施,但这些设施大都建设标准低,工程设施配套不全,且老化年久失修严重。而散布于山丘区的中小城镇和居民点,多位于平川谷地,基本处于无设防状态,缺乏有效的工程措施,一旦山洪暴发,将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安徽省抢抓国家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机遇,全力推进,项目进展顺利。这项工作由省水利厅牵头,具体建设管理由县水利(水务)局负责,安徽省防办负责协调技术问题和督促进度。安徽省争取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目前,2010年度任务全部完成,2011年度任务基本完成,2012年度设备安装基本完毕,今年汛期就可发挥作用。
■ 建好监测预警系统
确保测得准、报得出,提升指挥决策水平
霍山县2009年作为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县,先行先试,有声有色,成为安徽省开展这项工作的一个缩影。
在霍山县黑石渡镇新店河村村委办公楼下,县防办主任王劲松从村主任石宣汉手里接过手机,随后对着手机向记者介绍无线预警广播系统,这时,三楼顶上的大喇叭传出了他响亮的声音。王劲松说:“拿着这个手机,即使在北京都可以开启项目村的喇叭。有这个权限的人,一是县水务局主管领导、县防办领导,二是镇长、分管副镇长,三是村支书、村主任。” 此外,霍山县水务局和防办主管领导的手机可以随时查看全县各个雨量站、水位站的实时数据,还能接收自动预警信息。
这仅是监测预警系统的一个内容,除此之外还有遥测雨量站、水位站,防空警报装置,村级有线广播,人工预警设备等。建在县防办的山洪灾害防治预警平台,包括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信息查询、大屏幕会商决策和预警预报系统,这是整个系统的龙头。县防汛抗旱指挥部通过这套监测预警系统,科学研判山洪预警级别,及时向上级通报情况,向乡镇、村发出指令。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关乎群众生命安全,必须如期保质保量地建设好。
安徽省水利厅负责人说,为加强组织协调,省防指成立了包括气象、国土、财政、水利等多部门的山洪灾害防治工作协调小组,各县防办均成立了山洪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省防办抽出5位同志负责项目建设组织、协调和技术指导,从项目编制实施方案起就全程指导和技术把关。省水利厅积极发挥牵头作用,就项目建设工作与省财政、国土资源、气象等部门多次沟通协调。在建设中坚持“四强化”。
一是强化招标管理。
根据项目实际,为进一步保障工程质量,省防办统一组织对项目进行招标。其中31个县软件平台由省统一一次招标,硬件分市打捆招标,具体合同签订和建设管理工作由各县水利(水务)局负责。招标工作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进入省水利招标代理中心。省防办派人配合招标代理机构对投标单位逐一进行资格审查,以选择最适合的施工单位参与工程建设。在合同签订时对设备要具体到每一个型号,确保设备按要求到位;同时对设备的生产时间、使用实例等作出规定,确保能够选择合格稳定的设备。
二是强化技术指导。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高,实施难度大,县级水利(水务)局和防办工作人员技术水平难以达到。省水利厅、防办专门召开会议,部署方案的编制等工作,同时落实2位同志全程负责建设过程的技术指导。针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省防办专门编制了《安徽省山洪灾害防治机房装修要求》等,并制定了专门的验收和管理办法。在建设过程中,省防办多次对项目实施县进行现场指导和检查,督促参建单位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三是强化检查督察。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建设进度,省防办实行建设进度通报制,要求各项目实施县定期上报建设进度,不定期进行通报。同时,不定期派出人员对实施县进度进行检查督促。在工程实施高峰期和关键期,各县防办对施工、监理实行每日签到制度,确保参建单位有充足的人力物力投入项目实施,有力保证了工程进度。
四是强化建设质量。
省防办积极组织人员对关键环节、关键节点进行控制,对重要设备、设施的质量控制要点进行分析、研究。同时,选择有经验、有实力、长期从事信息化的监理单位进行质量控制,对监测、预警等关键环节,根据实施的实际情况提出调整和优化意见。各县区水利局也高度重视项目质量,均落实专人负责项目协调工作,陪同各实施单位现场安装和检查。监理单位派出有经验的工程师,会同各县水利部门对设备逐一进行开箱验收,对土建施工和设备安装实施旁站和专业指导,切实保障了工程质量。
据了解,安徽省“四强化”促进了项目建设,省招标相关做法得到了国家防办的高度赞扬和认可,舒城县山洪灾害防治实施方案还被国家防办作为样板方案在全国推广。根据国家防办历次通报显示,安徽省2010年度项目建设进度一直位于全国前列,2011年度和2012年度建设进度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 建立群测群防体系
村村有预案,增强干部群众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在建设监测预警系统的同时,必须建立群测群防体系。”省防办副主任叶成林说,各项目县都要建立县、乡、村三级防御山洪灾害指挥部(所),要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无缝覆盖”的要求制定防御预案,项目村要制度上墙,责任到人,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在霍山县落儿岭镇落儿岭村防御山洪灾害指挥所里看到,铜锣、口哨、应急灯等摆放得井然有序,各项制度挂在墙上,其中有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岗位职责、指挥长工作职责、责任追究制度、预警程序、落儿岭村防御山洪灾害区域划分及岗位人员安排一览表。“一览表”简单明了:全村设有4个避险区域,298户1 043口人相应划分成4个组,每个组的负责人、铜锣员、口哨员和应急队员姓名、手机号码、职责等一目了然。
霍山县将建立群测群防体系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汛前开展防御山洪灾害知识讲座,由项目乡镇政府组织,县防办派人授课。二是建立村级指挥所,村书记担任指挥长,另设雨水情监测员、广播员、铜锣员、口哨员和应急分队队员若干名。各项制度上墙,印发“明白纸”分发到户,公布村干部联系电话号码。每个村配备包括有线广播、手持高音喇叭、铜锣和高频口哨。三是划分安全区、警戒区和危险区,并树立标志牌,引导住在危险处的村民安全转移。四是村村设立山洪灾害防御宣传栏,并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防灾减灾日”等活动以及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公民的防灾避灾安全防范技能。各项目县都结合当地实际强化宣传,目的是要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比如广德县除了印发山洪防御常识手册、海报外,还设计了精致的彩色“明白卡”。“明白卡”既是信息卡,也是宣传卡,其正面注明防御山洪常用标志、预警信号说明,还有转移路线、安置地点、户主姓名及家庭人口、防汛责任人及电话、预警员、转移责任人,背面则是8幅防御山洪灾害的宣传画。
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已在实践中显示其作用。
以霍山县为例。2011年7月8—13日,霍山境内普降大到暴雨,最大降雨300 mm,预警系统多次出现1小时、3小时、6小时预警。针对雨情、水情和汛情,按照预警流程首先启动内部预警,经指挥长和有关单位会商后,命令启动太阳乡、上土市镇、漫水河镇等3个乡镇预警响应,通过预警系统,自动将险情反馈到相关人员的手机上,通知群众及时转移。3个乡镇按要求及时启动山洪灾害应急预案,立即组织、转移409人。灾后调查,危险区域内倒塌房屋21间,损坏房屋44间,无一人伤亡。
■ 落实管理人员和责任
抓制度,强培训,确保系统长期发挥效益
2012年5月10日,广德县举行山洪灾害防御及防汛抢险演练,省防办领导率全省山洪灾害防治任务县的水利(水务)局、防办负责人现场观摩学习。连续3年来,安徽省每年都搞一次这样的演练活动。这是确保山洪灾害防御系统长期稳定发挥效益所采取的措施之一。
据悉,安徽省在项目实施中十分注重制度建设和运行管理,为系统长效运行打好基础。
在制度建设上,省防办制定了《安徽省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验收办法》,以严格验收促进工程建设质量。各地为管好、用好预警系统的设施、设备,保证系统长久发挥效益,陆续制定了《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机房管理制度》《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设备维护、检修管理办法》等办法。
在运行管理上,省防办为指导各地切实提高运行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先后举办7次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培训班,培训累计近800人次。黄山、安庆等市及各实施县(市、区)也专门举办山洪灾害防御培训班,累计场次达69场,培训人数超过4 000人。同时为加大检验项目的实施效果,依托已建设完成的系统,开展山洪灾害防治演练。2012年4月,省防办在铜陵县举办了一期系统运行管理维护培训班,约110人参加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霍山县水务局副局长王才品说,现在有了监测预警系统,责任也大了,必须要维护好系统,在汛前、汛后都要对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运行正常。霍山县财政每年拿出20万元资金用于系统维护。
青阳县水务局局长鲁来源对此深有感触。他说,这套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不仅用于山洪灾害防御,基层山林防火工作也在借助于这个项目。通常基层工作开展较难,但是,这个项目建设非常顺利,群众对这个项目非常欢迎,主动给施工人员端茶送水。这是个生命工程、德政工程,我们必须建立长效机制,维护好设备。下一步要加强运行管理人员技术培训,制定器材保管维护守则,健全运行管理维护制度。
安徽省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他们在此基础上将开展省市县预警系统互联互通建设。目前已经完成了互联互通建设实施方案,即将组织审查,一旦具备条件,将尽快组织实施,以充分发挥系统的整体和最大效益,造福山区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