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多措并举 规避山洪灾害风险 保障群众生命安全
广西壮族自治区山洪灾害影响区面积约14.82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62%,山洪灾害多发易发,多年平均因山洪灾害死亡失踪约31人,防御任务繁重。近年来,广西各级水利部门认真履行山洪灾害防御职责,多方位强化防御措施,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更是历史性实现全区山洪灾害“零死亡”。
一、排查山洪风险隐患,全力消除防御盲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县级水利部门组织乡、村、屯持续开展山洪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摸清山洪灾害风险底数,对山洪危险区实行动态管理,在排查基础上确认新增危险区名录,并补充建设自动监测站或关联已有自动监测站;在调查分析评估基础上,对各危险区预警阈值进行动态优化调整,不断消除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盲区”。同时,支持危险区所在村开展“五个一”建设,即编制一个山洪应急预案、建设一套无线预警广播、配备一套简易报警设备、设立一组转移线路牌、每户印发一张明白卡和一处洪痕标识,并建立了以乡镇政府为单位、村委会为单元、以自然村、居民区、山洪灾害危险区等责任区为网格的基层防汛责任组织体系,每年更新录入山洪系统的基层责任人近20万人,确保危险区群测群防措施落实到位。
二、畅通山洪信息通道,全面实行“双预警”模式。建立了“自治区预警到县、市预警到乡镇、县预警到村屯”的山洪灾害风险快速预警机制和信息通道,以防御警报的形式,将未来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的山洪灾害风险通过信息交换系统书面通知到基层;将实时预警和具备“自学习”能力的短临(2小时、6小时)预报预警通过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直达受影响区山洪灾害责任人,为提前组织人员转移避险提供可靠技术支撑。同时,通过广西电视台和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预警信息,并开发建设广西水旱灾害公众查询系统,方便公众快速查询、了解山洪灾害风险预警信息,为安全出行提供警示和参考。
三、拓展山洪项目成果,有力支持“四预”建设。深入挖掘拓展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将基础地理、社会经济、涉水工程等信息全部用于数字流域数据底板建设,并通过山洪防御大数据关联,初步构建了统筹兼顾上下游关系的流域防洪智能预警模型;以流域为单元整合集成山洪监测预警系统,建成了主要流域洪水预报调度预警一体化平台,强化了四预措施,有力支撑四预建设,为广西智慧水利夯实基础。
四、建全山洪运维体系,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全区建立了区、市、县三级运维保障体系,每县配备2名现场运维人员,每市派驻1名技术联络员,区级组建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设施设备运行维护服务小组,同时安排2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若干组机动服务队伍,保证及时支持各地现场运维工作。建立了统一的备品备件库,实行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设施设备运行维护核心产品备品(备件)动态管理,确保一旦损坏能够快速更换,并有效解决了全区各地设备不兼容,部分监测数据不能共享等难题。印发了《广西山洪灾害防御工作评价标准》,对市、县和运维单位进行年度考评,确保全区山洪监测数据到报率90%、预警信息发布成功率达95%。
今年以来,广西各级水利部门累计发布山洪灾害预警信息91515次,发布预警短信3959万条,编发山洪灾害风险警报59期,联合区气象局在广西卫视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预警42期,根据预警信息成功转移129万余人,有效减少了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6月29日晚,桂林市临桂区发生强降雨,临桂区水利部门利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累计发布山洪灾害预警信息4300余条次,直达240名各级山洪防御责任人。其中,五通镇接到预警信息后,第一时间通知罗江村村委,村干部按责任分区上岗进村,敲响铜锣提醒村民,并按照转移预案及时转移130余人,无一人伤亡。7月2日凌晨,广西融水县、三江县遭受强降雨,由于山洪监测预警系统发布预警及时到位,融水县安陲乡及时紧急转移10户32余人,三江县丹洲镇、和平乡分别组织转移避险6户21人、13户70人,避免了人员伤亡,实现了“预警及时、反应迅速、转移快捷、避险有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