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建设效益

福建省全面实行防汛铜锣预警机制取得良好成效

2012-09-05

乡村基层既是防汛抗灾的第一线,也是最薄弱环节之一。为了提高基层的预警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我省今年利用实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的契机,为全省所有的自然村配备防汛预警铜锣,全面推广施行防汛铜锣预警制。

为了促进这项工作的开展,今年的“5·12”减灾日,省防指在闽清县隆重举行防汛预警铜锣发放仪式,省防指总指挥陈荣凯副省长亲临现场部署指导,并亲自鸣锣启动防汛铜锣预警机制建设工作。按照部署,各项目县迅速行动,山洪防治项目领导小组逐村督促抓落实;6月中旬,福建省又自筹159万元资金,为15个非项目县(区)配发防汛预警铜锣;至7月底,该项工作全面完成,累计投资2380万元,在自然村配置铜锣6.8万面,实现了村村有铜锣。

与此同时,省防指制定实施了《福建省防汛预警铜锣锣长职责》和《福建省防汛预警铜锣管理规定》,挑选熟悉当地情况且责任心强的村干或村民担任锣长,明确要求锣长清楚责任区情况,水情、工情、险情和群众转移地点情况,汛期保持24小时通讯电话畅通,发现险情及时鸣锣;全面建立健全自然村防汛铜锣预警制度,做到管理有序、行动规范、预警及时。此外,我省还计划每年评选1000名忠于职守、表现突出的模范锣长给予表彰奖励。

防汛铜锣预警机制的建立,解决了最基层农民群众快速传递灾害预警信息问题,进一步完善了群测群防体系,有效提高了乡村基层的防灾减灾能力。在今年的防灾抗灾过程中,铜锣预警初显成效。尤其是在防御第9号台风“苏拉”和第11号强台风“海葵”中,各地防汛锣长迅速上岗到位,认真履行锣长职责,及时通知群众避险转移,发挥了重要的预警作用。例如永安市罗坊乡溪源村和洪田镇马洪村,由于突降暴雨,导致河水猛涨、低洼地进水,当班锣长发现后立即鸣锣通知危险区域群众,475名村民及时安全转移避险,由于转移果断及时,避免了人员伤亡。

实践证明,在乡村基层实行防汛铜锣预警不仅简便易行,而且行之有效,必将在今后防灾抗灾斗争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