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信息

精心组织 强化督导 扎实推进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

2013-01-05

重庆90%以上地区属山谷和丘陵地形,且水系发达,是典型的山洪灾害易发区,在国家防总、水利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山洪灾害防治区规划面积达8.19万平方公里, 占总面积的99.4%,除渝中区外的38个区县全部列入了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实施计划。截至2012年9月,2010年度、2011年度30个区县的项目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并通过了初步验收。2012年度项目已完成了主体工程建设,汛前将完成初步验收并投入试运行。2012年汛期,重庆市先后遭受12次强降雨天气过程,秀山、潼南、荣昌等20余个区县利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发布预警短信4万余条,启动乡镇、村组预警广播1500余次,紧急转移8余万人,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政治、社会、经济效益明显。我们的主要体会是: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 。

时任市委书记张德江,常务副市长马正其、副市长张鸣多次就项目的建设管理作出批示和提出要求,国家防办、部水文局等有关司局和长江防总办领导到现场检查指导。市水利局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及时召开专题会、推进会、现场会,解决出现的重大问题。市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落实了项目建设分片包干责任人,包干督导方案编制、建设管理、系统测试、组织验收和运行管护等工作。各区县也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项目法人,确保项目有序、高质、快速推进。

二、全额配套是保障。

重庆市落实配套资金沟通早,速度快,并全部由市级财政承担。2010~2012年度项目配套资金7800万元,已经全部足额下达,确保了建设进度和建设质量。根据市财政解决配套资金,区县财政解决运行维护资金的原则,各区县积极行动,万州、南川、荣昌、渝北等多个区县运行管理维护费已纳入区县财政预算。目前,正在会同市级有关部门研究制定运行维护管理办法,落实管理经费,争取年内出台正式文件。

三、专业管理是核心。

利用重庆市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区县级水文机构的有利条件,由市水文局负责项目的技术指导,各区县水文部门作为项目法人单位并负责项目运行管理维护工作,每区县均落实2名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参与项目建设。专业的管理体系为保证系统长期有效发挥效益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

四、标准体系是保证。

重庆市先后编制印发了重庆市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管理办法》、《验收管理办法》和《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循重庆市《水雨情信息共享测试技术方案》和《水雨情遥测站数据传输通信规约》,对各自动监测站点现场查勘情况进行确认并统一编码,确保数据按标准入库,实现信息数据共享。

五、规范程序是基础。

按照规划、建设、管理“三统一”的指导思路和水利信息共享原则,一是项目监测系统、预警系统和县级监测预警平台三部分建设内容由市政府采购中心统一公开招标;二是县级监测预警平台单独作为一个标段进行招标,确保平台软件的统一开发;三是简易雨量站、无线预警广播、县级监测预警平台软件必须通过权威机构测试,各自动监测站采集终端的传输设备(RTU)必须具备一包三发功能;保证了项目的总体质量和信息统一,为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市级平台建设、将来作为子系统纳入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实现全市水利信息共享奠定了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陈雷部长的部署和这次会议的要求,认真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全面抓好新一年的防汛抗旱工作,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