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信息

“预警”在山洪爆发前

2014-06-01

2014年5月25日凌晨1时到14时,新邵县境内普降大暴雨,7个乡镇降雨100毫米以上,其中2个乡镇(潭府乡和陈家坊镇)降雨200毫米以上。暴雨肆虐之下,新邵县多处山洪暴发,特别是流经太芝庙乡、潭府乡、雀塘镇和陈家坊镇的龙山河水位猛涨、泥沙俱下……由于把各项预警工作做在来灾前,把功夫下在防御上,新邵县尽管灾情十分严重,但人员伤亡降到了最低:全县因灾死亡3人。而2005年5月31日,新邵县也发生了特大山洪地质灾害,龙山河沿岸的太芝庙乡、潭府乡、雀塘镇、陈家坊镇受灾最重,全县因灾死亡88人,重伤18人。

预案演练,提升群众防灾意识

新邵县属山洪地质灾害高发区、易发区,全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65处。“5·31”特大山洪地质灾害后,新邵县政府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和监测预警网络体系,县乡每年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对全县16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新邵县逐点划定危险区,设立警示牌,落实责任人,实行县、乡镇、村、隐患点四级联动,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210个、群测群防员596人。2005年以来,该县每年组织大型地质灾害防御演练活动4场以上,各乡镇组织小型防御演练上百次,增强群众转移避灾能力。对演练过程,进行全程跟踪摄像,制作成宣传光盘,下发到各村,组织群众学习观看。就在今年“5·25”暴雨前不久,新邵县就在潭府乡水牛坑水库和太芝庙乡牛头村分别开展了一次山洪防御预案演练,村组干部带领村民沿着设定的几条线路紧急转移……

山洪预警,赢得逃生时间差

防御山洪地质灾害,目前最有效的办法是提前预警预报,将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从而赢得时间躲灾避灾。其中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山洪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直达乡村,直达千家万户。省防汛办主任白超海回忆,“5·31”特大山洪时,太芝庙等乡镇由于没有雨量站,即使山洪过后都不清楚究竟降了多大的雨、发生了多大的山洪,更谈不上实时的雨量监测和及时的山洪预警。事后,当地水文部门开展山洪调查才得知:太芝庙乡日降雨量达285毫米,3小时最大降雨达254.1毫米。水文专家说,这是30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要是有实时雨量监测数据,在暴雨刚开始时就可知道特大山洪必定要暴发了。大暴雨持续3小时后,特大山洪汹涌而至,龙山河水陡涨3至4米,两岸顿时一片汪洋,这时村民们才开始仓促逃生。

近几年来,在中央财政支持下,新邵县建设县级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新建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平台1套,雨量站、水位站和雨量水位一体站150个,气象预警信息卫星广播系统和山洪灾害预警电子显示屏各15套。在68个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配备了“无线寻呼预警系统”,确保隐患点一旦发生危险前兆时,群众能够及时得到预警信息。

“空洗脸盆几分钟内就接满了水。”陈家坊镇富阳村105岁老人谢吉安这样形容今年5月25日的暴雨。得益于新建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平台,5月24日晚上和5月25日凌晨,新邵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向全体县级干部、30多个防汛责任单位、15个乡镇防汛责任人、86座中小型水库管护人员、68个地质灾害易发村发布各类预警短信600多条次,要求各类防汛责任人迅速到岗到位,做好转移群众的准备。位于龙山河沿岸的太芝庙、潭府等乡镇,在暴雨刚开始时,乡镇防汛办利用预警广播向山洪灾害易发区发出预警指令,在山洪灾害暴发前赢得宝贵的时间差。

以避为主,18679人成功转移避灾

5月25日凌晨1时,暴雨开始袭击新邵县。到早晨8时,降雨突破100毫米,达到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启动标准。新邵县果断启动预案,下令紧急转移受威胁群众。全体县级干部第一时间赶赴联点乡镇指挥调度,县、乡、村干部冲锋在前,利用预警广播、鸣铜锣等方式,通知、动员群众按照预定路线紧急转移。特别是各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党员和民兵抢险队伍发挥骨干作用,克服山区群众居住分散、通信与电力中断等不便,逐户上门通知,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全县18679人成功转移避灾。5月25日10时到11时许,特大山洪裹挟着泥沙,先后袭击太芝庙乡和潭府乡,此时沿线群众已全部安全转移。2005年“5·31”山洪灾害中,人员伤亡最重的太芝庙乡、潭府乡(死亡和重伤人员上百人),在今年“5·25”特大山洪地质灾害中,无一人死亡。但不可否认的是,与2005年“5·31”特大山洪发生在凌晨不同,今年“5·25”特大山洪暴发时间是在白天,有利于组织群众转移。而且,新邵县此次防御山洪灾害也并非完美无缺,仍然有3人因灾死亡,暴露出部分群众避灾意识薄弱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