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眼”“顺风耳”监测山洪灾害 牢牢把握防灾减灾工作主动权
——甘肃省山洪预警“户户知”系统作用明显
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宣传栏
随处可见的警示牌
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树立了防范第一的新理念,“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研究制度防灾的新思路、制定应急救援的新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山洪预警“户户知”工程应运而生。目前全省已基本建成集监测预警、视频会商、群测群防等于一体的山洪灾害防治体系。山洪灾害预警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
甘肃省有83个县(市、区)纳入国家规划,总投资4.86亿元。截至目前,80个县(市、区)项目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建成自动雨量站3582个、简易雨量站5285个,县级监测预警平台80个,无线预警广播5971套,初步建成覆盖12.38万平方公里山洪灾害防治区、2413个小流域,涉及80个县(市、区)1060个乡镇、5825个村、1472万人的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体系。
工程体系如此之大,到底效果如何?“户户知”工程到底如何山洪来临前敲响警钟?如何运行?又是以何种形式在山洪肆虐前撤离群众的?日前,记者来到项目区之一的天祝县和永登县寻找答案。
天祝县石门乡石门镇峡口村建有一个自动雨量站,设在村支书郁元根家里,从地形看是村里的最高地,可以自动监测收集雨量信息,并同步传输到天祝县山洪监测预警平台,一旦达到雨量临界值自动报警,值班人员将根据预案规定的相关级别,及时向有危险的区域发出预警或者撤离信息。
郁元根是村里的防汛第一责任人,也是预警信息第一接收人。他的手机有一个特殊的功能——通过手机,可以无线遥控架在他家屋顶的高音喇叭。
“只要手机有信号,无论我在哪,只要我对着手机喊,大喇叭就会传出我的声音。”郁元根边说边进行演示。“今年5月,我去新疆看亲戚,手机收到预警信息后,我就对着手机喊,后来我老婆子告诉我,大喇叭里面传出我的声音,一模一样。”郁元根给我们现场演示,高音喇叭传出的声音,当我们站在村庄的最外面的农户家里,声音非常清晰。
一般天气时,每天一条天气预报,郁元根就会用喇叭告知大伙,同时也是检验“户户知”系统是否运行正常。一旦接到二级山洪预警,郁元根就立即通过喇叭告诉大家做好防洪转移准备;如果预警升为一级,就马上要求大家撤离。
“一点时间都不敢耽误,发生紧急情况时候,我们就广播不停重复播放着,我们几个人还拿着铜锣挨家挨户叫人着哩,就害怕晚上有时候人睡得死,听不见喇叭。”郁元根说。村里还制定了“户户知”预案,简明扼要的告诉大家在何种情况下转移,听谁的指挥转移,转移路线,转移地点,并组织大家进行过应急演练。
“‘户户知’工程能否最大程度的发挥作用,最重要的还有老百姓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之所以改名为‘户户知’,就是便于老百姓知道和记忆,为此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演练活动,加强了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知识宣传,明白卡入户上墙,让老百姓知晓预警信号、转移路线等预案措施。”省水利厅副厅长陈德兴告诉记者。
在天祝县石门乡石门镇峡口村,记者看到,到处是预防山洪灾害的宣传牌、避险指示牌和山洪灾害防治责任公示牌,家家户户都有一张明白卡,一问老乡,无论老人小孩,都知道如何避、往哪里跑。
“过去如果夜里下雨,很少有人起来,万一发起大水也是像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呢。但现在只要喇叭一响,铜锣一敲,我们就知道怎么了,洪水还没有来呢,我们已经到避的地方了,这真正是个救命的好东西。”村民陈金香说。
据省抗旱防汛指挥部统计,截至目前,全省有48个县(市、区)利用建成的山洪预警“户户知”工程发布山洪灾害县级预警1525次,发布预警短信73.3万条,通过广播预警6544次,累计紧急撤离转移11.7万人,有效减少了山洪灾害损失。事实胜于雄辩。在2012年岷县“5·10”、“8·16”和礼县“8·13”,2013年天水6.20等暴洪灾害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效减免了人员伤亡。
为了更好地发挥山洪预警“户户知”工程的作用,今年5月15日,省防指向各市州县区书记写了《关于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致信》。收到信后,各市州县区都高度重视这一生命工程的运行,及时做了安排部署。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将山洪预警行政首长负责制扩大到党政领导负责制;与各乡镇签订了《监测预警站点运行管理维护责任书》,将‘户户知’工程运行管护纳入县政府目标责任书考核体系;同时成立了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中心,配备3名专业技术人员,专门负责预警平台的维护管理。”天祝县副县长米小泉说。
目前,甘肃省正在开展以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户户知”工程补充完善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非工程措施建设,通过持续推进,进一步完善山洪预警“户户知”工程,整体提升山洪灾害防御能力,为全省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防灾减灾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