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百姓生命安全的屏障——湖南省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纪实
以张贴标语方式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
山洪灾害预警广播播控中心
防汛物资仓库
预警广播
2016年4月15日,资兴市在唐洞街道大全社区塘下组开展山洪灾害应急避险演练。
今年3月中旬以来,湖南衡阳市境内连续降雨,这片历史悠久、山水优美的土地面临着洪水的考验。3月21日8时到22日8时,最北端的衡山县首当其冲,暴雨如注,危机四伏,大小溪河水位迅速蹿升,山洪呼啸而来。
这是一场“生死时速”的较量,衡山县在这场与山洪的赛跑中赢得了胜利。县里连夜启动山洪灾害防御应急预案,2.5万人安全转移,无一伤亡。在21日该县江东乡马鞍村的强降雨中,依托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乡里各级防汛责任人提前收到预警信息,将220名群众转移至安全地点。
事后看着因山体滑坡被毁的房舍,村民尹振华说:“好在装了预警系统,我才在村干部带领下转移得这么快,要在从前,估计洪水上来了人都还没逃出去。”时间就是生命,面对突如其来的山洪、泥石流,衡山县成功避险的经验再次证明——对决山洪灾害,一个机制健全的防治体系就是制胜的法宝。
监测预警 化被动为主动
山洪灾害是当前我国自然灾害中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主要灾种之一,山区强降雨历时短、成灾快,防御难度很大,已是汛期的无情“杀手”。湖南境内山区众多,降雨频繁,山洪地质灾害一直是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与山洪赛跑,护佑更多的生命,降低山洪灾害的威胁,减少灾害带来的原生与次生损失,对于湖南省防汛办来说,不仅是“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使命召唤,也是一场关乎责任担当的困境中的突围。
“要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预案编制、应急演练和责任追究要做到全覆盖、常态化。”湖南省委书记杜家豪说。为有效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在山洪地质灾害面前,要把功夫下在防御上,把工作做在来灾害前。
防御山洪,预警预报是“王牌”。自2005年起,湖南探索开展灾害性天气手机短信预警服务,为基层山洪灾害应对争取了主动权;在32个山洪灾害防御重点县的3000个村建立村级预警报警系统,配发广播、铜锣、口哨等工具,用“土办法”打通了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
雨情测得到,信息发得出,广播叫得响。截至目前,湖南建成市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应用平台14套、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110套、乡镇应用平台1744套,配置铜锣3.8万面、口哨1.04万个、手摇报警器20191台,实现了有山洪灾害防御任务的乡镇、重点防御区雨水情监测的基本覆盖。
每至汛期,湖南省防指就切换到“24小时”模式,一双双眼睛紧盯风云瞬间变幻,一条条信息洞悉江河水情雨情,一道道预警瞬间进村入户。
2016年7月17日,湘西州古丈县突降暴雨,引发山洪,默戎镇龙鼻村所处的山体突然发生垮塌,泥石流倾泻而下,数间房屋瞬间被冲毁。在村干部的组织下,村里500多名群众在山洪到来前不到一个小时内,及时转移和疏散,实现了人员“零伤亡”,创造了山洪防御“默戎奇迹”。强降雨期间,古丈县防汛部门通过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发布预警广播624站次、短信1188条次。
5年多来,湖南通过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发布各类预警短信152.9万条次,启动预警广播6.8万站次,有效指导危险区940余万群众提前转移避灾,解救被洪水围困群众16.4万人次。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是山洪灾害防御的“最强大脑”,包括雨水情监测网络和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系统,好似拥有了无数24小时值守的“一线观测员”,一张确保山区人民生命安全的大网基本织就。全面覆盖的监测网络配合快速发布的预警信息系统,使得“最强大脑”实现了对暴雨和山洪的实时监测、动态分析、在线预警等,提升了预警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准确性,使山洪防治的科学决策更迅速、严谨和专业,实现了从监测到预警的无缝衔接,为危险区群众的安全撤离争得了宝贵时间。
山洪灾害科学监测预警系统在应对局部暴雨山洪中频频发力,凸显防灾减灾效益。监测预警系统覆盖湖南33.7%的陆地面积,影响人口620多万,短短几年内,湖南为筑牢百姓的生命屏障递交了令人欣慰的成绩单:2015、2016两年,湖南先后发生了30多轮强降雨,部分地区暴雨强度和历时超纪录,基础设施毁坏严重,得益于健全的山洪防御体系,杜绝了群死群伤。
技术创新 实现无缝衔接
在对山洪灾害的产生与演变过程进行分析之后,湖南省防汛办发现,要想迅速降低山洪暴发带来的灾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是进行快速预警,即在山洪还没有暴发的时候,迅速通知受灾区域的居民进行转移,这样就可避免更多的损失。然而,在打造预警平台的过程中,预警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却存在断路的问题。也就是说,虽然防汛办已经可以通过气象、水文情报来获知实时降水量等关键信息,但具体到每个县、每个乡镇的情况怎样却无法掌握。而且,即使防汛办下发了山洪预警信息,这些信息也很难迅速、有效地被危险区的每位居民获知,更不用说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了。
为此,湖南省防办积极创新,大胆试水,自2015年起依托大数据等新技术,启动了“云平台+微应用”防汛信息化新模式建设。该项目将目前全省110个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统一整合至省级中心,集中部署,形成基于全省水利骨干专网的“湖南省防汛云平台”,通过统一平台搭建,将各县已有平台实现高效、稳定的无缝衔接,消除信息孤岛,并进行全方位的实时、历史、基础数据共享,解决了现有省级山洪灾害平台数据单一(仅有实时雨水情、部分预警信息)的问题,同时加强对各县平台应用情况监管和运行状况的管理,书写了湖南山洪灾害防御智能化的新篇章。
“监测全覆盖,预警零距离”,这样的效果在湘乡市的小流域入户预警系统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在中山镇万福村村民熊利俊家里,墙上安装了入户报警器(家庭版)。作为防汛责任人的熊利俊介绍说,设备在保证正常供电时,用于接收雨量数据,达到预警级别时发出声光语音报警;设备还有语音报警功能,可以接受防汛责任人发布的语音信息,紧急情况时还可收到防汛责任人的一键报警预警信息。收到预警信号时就该准备转移。这一做法,不仅提高了山洪灾害预警的精准度,还实现了预警信息进村入户,打通了“最后一米”的壁垒,扩大了覆盖面,确保提前避灾转移,为防御山洪灾害赢得了主动。
湘乡市还启用了无人机在出现险情区域进行拍摄,并将视频通过软件传输至县级或省级监测预警平台,以客观、适时的第一手资料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加强实战演练 构建责任“堤防”
山洪灾害防御,重点、难点在基层。湖南通过开展防灾知识教育培训,发放山洪灾害“明白卡”,强化百姓防灾意识;做好防御预案,突出应急转移,加强实战演练,提升应对能力。
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向群众宣讲山洪防御基本知识,令他们听得有滋有味,过目不忘。“三湘四水美景多,峡谷峻岭也藏险恶。省委政府重民生,防御山洪有新举措。水利系统设预案,逃生避灾讲科学……”《山洪中的锣声》就是以常德丝弦的形式,讲述了一位负责山洪预警的山老倌(常德方言)忠诚履职,按照预案要求发出人员转移预警信号的故事。
目前,湖南省有防御任务的县乡村组都制定了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群众了解预案、熟悉预案,对遭受暴雨山洪灾害后,往哪里转移、怎么转移等事项了然于胸。
记者在湘乡市中沙镇的中沙中学采访时,看到“安全转移路线”的标牌四处皆是。校长杨水华介绍说,过些天学校将按市里的统一部署,开展山洪灾害校园转移安置演练,目的是通过实战演练进一步提高学生应急自救能力,这样的演练已属于常态。学生们回家后还可“小手拉大手”,将掌握的防御山洪灾害的知识传递给家人。
2016年8月,瑞士专家在随中瑞山洪灾害防治项目考察团考察资兴市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时,看到发放到村民家中的“明白卡”,非常惊叹,由衷地为当地构建的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体系点赞。
落实防汛各项责任制是夺取防汛抗灾斗争胜利的关键,防御山洪同样需要层层建立健全防灾责任制,而且,最重要的在于强化县及其以下基层各部门的责任制。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地方根据山洪灾害防御的特点和当地实际,与农村现有基层组织相结合,将防汛指挥机构和组织延伸至基层乡(镇)、村,落实了县、乡(镇)、村、组、户五级责任制,明确了村、组监测员、预警员的职责,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基层山洪灾害防御责任网络,为有效应对山洪灾害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2016年4月29日8时至5月1日8时,汝城县遭遇暴雨袭击,该县文明瑶族乡新东村水源头组险象环生。新东村支部书记、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罗小成对隐患点进行排查时发现裂缝在扩大,存在山体下滑的危险,便立即将隐患情况向乡政府和乡国土资源中心所上报,并挨家挨户通知处于险情之中的10户49名群众迅速撤离。群众撤离后,隐患点区域9栋房屋全部被发生的特大滑坡体损毁。由于预警及时,处置得当,责任到位,提前组织受威胁群众转移,创造了无人伤亡和失踪的佳绩。
严格实行防汛抗灾行政首长负责制,省政府每年与14个市州政府签订防汛抗旱工作责任状,各市州政府也与所辖县市区政府签订了责任状。对山洪灾害防御重点区域、重点部位、薄弱环节实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双保险,确保工作措施落实到位、问题隐患整改到位。对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防汛责任人到岗到位情况进行经常性抽查。严肃纪律,落实责任,对“庸懒散”等为官不为及渎职、失职等行为严肃查处。
全省各级防办守土有责。省、市、县各级防指责任层层传导,筑牢山洪灾害防御的“责任大堤”。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多次强调“宁愿听骂声,不愿听哭声”。仅2016年就有110多名基层的党员干部因防汛期间违反工作纪律被严肃查处。
截至目前,湖南1 611个山洪灾害易发乡镇都建立了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覆盖率100%;有山洪灾害防御任务的17 351个村中,成立以村支部书记为责任人的防御指挥机构16 112个,覆盖率93%。这些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在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制定、隐患排查整改、预警信息传播、组织群众避险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6年汛期,山区各县在应对多次暴雨过程中,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发布预警短信29.3万条次,启动预警广播3万站次,有效指导群众转移25.3万人次,许多地方实现了零伤亡。“跑断腿,磨破嘴”,转移覆盖到村,“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这些高强度的工作背后,彰显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民生理念。“以人为本,以防为主,以避为上”,湖南山洪灾害综合防御能力正持续得到增强和完善,在关键时刻发挥着重要的防灾减灾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