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建设效益

完善监测预警系统 构筑群测群防体系 全面提升山洪灾害防御能力

2013-07-08

天祝县位于甘肃中部,祁连山东端,地处青藏、内蒙、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全县辖9镇10乡,总人口23万人。境内有黄河流域2条外流河(大通河、金强河),石羊河流域6条内陆河(金塔河、杂木河、黄羊河、古浪河、大靖河、西营河)和72条小流域,其中有山洪灾害防治任务的小流域54条。由于县域内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加之防汛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山洪灾害时有发生,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俗话说:人治水,水利人,人不治水水害人。据不完全统计调查,近20年来天祝县因洪灾累计受灾耕地25.99万亩,受灾人口8.3万人,死亡人口14人,死亡大小牲畜3.3万头(只),损坏通讯、水利、输电等基础设施790多公里,倒塌房屋738间,累计经济损失30484.29万元,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一、全面落实项目建设任务,彰显项目应有的效益

2011年,天祝县被列为全省23个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实施县之一,于2011年12月15日开工建设,2012年6月20日完工。项目覆盖了全县18个乡镇110个村54条小流域。建成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1处,机房、会商室环境改造105㎡;新建自动雨量站74个、自动水位站1个、简易雨量站110个、自动预警广播站90个;配发乡级防汛预警设备18套、手摇报警器50个、锣60个;编制完成1个县级、18个乡(镇)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由县政府批复印发;编制完成110个村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并由各乡镇人民政府批复印发;安装完成大宣传牌5个、宣传栏120个、警示牌110个、简易宣传栏230幅;下发宣传手册13000册、明白卡12000册;培训各级监测预警人员600多人,组织全县18个乡镇的18个村1500多人进行了演练。项目通过了监测预警信息基础数据上报、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及雨水情信息共享测试,并于2012年9月15日通过了市级验收,投入试运行。

建成后的天祝县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中心不仅能实时监测54条流域的降雨和金强河的水位变化,更重要的是能及时发布预报、警报信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少山洪灾害损失。今年,汛期提前并且局地强降雨频发,特别是7月下旬,我县安远、祁连、旦马等地连续遭受多次暴雨袭击,共造成14个乡镇49224人、5737.84公顷农作物受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89.34万元。面对频发的山洪灾害,县防汛办第一时间及时、准确发布预警信息,监测预警系统第一时间自动发送预警信息到县、乡防汛责任人,各有关部门、乡镇通过预警广播、手机短信等迅速预警到各村组及农户,受山洪威胁的村组人员在第一时间进行了防范、转移。每当接到强降雨气象预报信息时,县上领导及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负责人及时赶赴新建成的预警中心,会商汛情、分析雨情、发布预警、指挥调度救灾。那里有暴雨灾情,那里就有抢险救灾的身影,正因为监测预警系统的建成运行,各级党委、政府及时发布了预警预报,组织抢险队伍到位、防汛指挥措施到位、救灾物资供应到位,全县没有发生一例人员伤亡事故,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也经受住了今年几次强降雨过程的实战考验,突显了项目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维护了天祝藏区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认真组织项目实施,形成了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建设管理模式

为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发挥项目最大效益,在项目实施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做到了思想认识到位、舆论宣传到位、组织措施到位、人员资金到位、建设监管到位、建后管理到位,初步构筑了群测群防的山洪灾害防御体系。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项目落实。

从项目的前期工作到实施阶段再到试运行的每一个环节,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都亲自安排,亲自过问,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力推进了项目的落实。在项目实施前,县政府成立了由水务、发改、财政、国土、气象等相关部门和18个乡镇为成员的“天祝县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县水务局也及时成立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中心,并调配3名技术人员开展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也相应成立了乡镇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动员项目区各乡镇、各有关部门统一思想认识,明确任务职责,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好这一民生工程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思想基础。在项目实施中,县政府成立了“天祝县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管理处”,制定和完善了建设管理处工作职责和各项规章制度,在各乡镇、各村组安排分管领导、包村干部、技术人员配合项目实施,同时以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为依托,统筹县、乡、村各级力量,形成齐抓共管、广泛参与的项目建设格局,为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技术保障。

(二)严格建设程序,确保工程质量。

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项目是传统防御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专业防控与群测群防相结合,具有不同于传统水利项目的鲜明特点。面对这一全新的领域,该县借鉴其它水利项目实施的成功经验,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探索完善建设管理机制。一是委托具有山洪灾害监测预警招标资质的单位代理招标,从招标环节避免了业务不熟的问题。二是实行了投标单位资质准入制,明确要求具有山洪灾害防治监测预警建设资质、建设经历的公司参与投标。邀请具有山洪灾害监测预警项目监理资质和建设经历的单位参与项目监理投标,从源头把关,保证了后期建设任务的顺利推进。三是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施工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的项目建设管理要求,确保了建设程序规范。同时,科学安排工序,做到了边安装、边调试,提高了施工进度。四是在站点的安装过程中做到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技术人员同时到场,站点安装调试和机房平台同步调试,提出明确的建设标准、技术规范和质量要求,由项目建设管理处下设的工程质检组实时监控,确保运行稳定可靠。五是优化监测预警站点选址,充分考虑站点的自身安全和站点建成后的便于管理问题,安装地点大都选择在村委会或村干部家,为站点的正常运行和维护提供了保障。

(三)加强科学防御,注重群测群防。

为保证项目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的预案为指导,全力提高群测群防的能力。一是认真开展山洪灾害普查工作。在编制实施方案前,我县以灌区为单位成立了4个山洪灾害普查工作组,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县54条小流域内每个村的社会经济现状、历史山洪灾害情况、堤防、水库等水利工程信息等18项内容进行普查,详细掌握了每个区域的实际情况,合理划分了危险区,布置了监测预警站点。二是科学分析确定临界雨量指标。通过组织气象专家分析、邀请水文专家指导,对全县74个自动雨量站、110个简易雨量站、1个自动水位站的临界雨量指标进行计算,确定了2220项准备转移和立即转移指标,为系统的试运行提供了依据。三是切实抓好预案编制工作。项目批复后,我县又组织各乡镇、各灌区及有关单位开展了一次全县山洪灾害普查复核工作,在普查复核的基础上完成了县、乡、村三级预案编制工作,并按要求批准了该预案,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山洪灾害防御体系。四是加强预警能力建设。在汛期来临之际,及时向各乡镇配发防汛预警设备和办公设备,印发了全县山洪灾害防御体系通讯录,预警信息发布渠道更为多样和快捷,有效提高了山洪灾害应急防变能力。

(四)强化舆论宣传,抓好培训演练。

该县始终把舆论宣传和培训工作作为构筑群测群防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一是积极营造氛围。共下发山洪灾害防御手册1.3万册,明白卡1.2万册,宣传光碟330张,制作安装大宣传牌5个,宣传栏120个,警示牌110个,简易宣传栏和宣传标语230幅,并在县电视台反复播放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光盘,营造了全社会浓厚的防灾减灾氛围,普及了防灾减灾常识,增强了公众自我防御能力,切实使这一项目达到了“户户知”的目标。二是抓好人员培训。为提高各级责任人的履责能力,县委、县政府组织举办培训班,对指挥部成员单位防汛责任人、各乡镇防汛责任人及分管防汛负责人、各监测站点管护人员、预警人员、防汛办和监测预警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共600多人举行了集中培训。从各类监测预警设备的组成、维护、预警的发布、山洪灾害防御知识等多方面进行了培训,并对监测人员重点从设备仪器性能、简单故障维修、雨量观测统计等面进行了讲解,为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了人力技术保障。三是开展实战演练。为使灾情发生时能够有效应对,全县18个乡镇按照制定的演练方案开展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演练活动。从模拟降雨量超临界雨量时预警信息发布、各级防汛指挥责任人迅速反应、群策群防防御体系全面启动等方面做了演练,通过演练提高了各级防汛责任人的实战能力,为系统作用的发挥奠定了基础,确保灾害发生时能够有条不紊的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五)坚持建管并重,完善运行机制。

为保证项目建得成、用得好、长受益,项目建设初期我们就将项目的建后管理放在了第一位来思考。一是人员培训到位。项目从下达到开工,抽调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承建单位集中授课,现场实际操作,邀请省、市、兄弟县市专家通过软件评审会等形式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系统的日常操作,全程参与负责项目施工和建成后运行操作。二是领导力量到位。在防汛关键时期,县上领导高度重视,特别是遇降雨天气过程,都要亲临指挥部指挥防汛工作。三是运行费用到位。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项目建成后的维护运行,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及时下拨30万元运行维护管理费用,并将维护运行费用列入县级财政预算,为项目正常运行提供了财政保障。

三、建立长效机制,落实了建后运行管理责任

针对项目站点多、范围广的特点,我县健全完善了《防汛值班制度》、《监测预警设备维护管理制度》等各类运行管理制度17项,并将各类监测预警站点的管理维护和管理费用发放等列入每年县政府与乡镇签订的防汛安全责任书中。自动雨量站、自动预警广播站实行由所属乡镇负责管理,辖区水管单位业务技术指导的双向管理模式,乡镇主要领导对站点运行维护负总责,将辖区内的站点管护责任落实到人并明确乡镇管理干部和村组具体管护人,乡镇管理干部负责监督,村组管护人对站点进行日常维护。汛期每周定期检查一次,并及时清理承雨口杂物和漏斗口淤泥。确保预警广播电网供电及24小时开机,不得随意将音量调低或关闭。若站点发生异常要第一时间通知所属乡镇、水管单位和县防汛办,并进行检查维修,确保站点正常运行和采集数据的准确传输。简易雨量站由所属乡镇负责管理,乡镇主要领导对站点运行维护负总责,制定村组负责人,并将站点运行维护管理责任落实到各村组预警信息员,定期查看设备运行情况,遇有降雨过程,信息员要随时向乡镇值班人员报告本村降雨情况并做好汛期降雨记录,乡镇统计汇总后随时报县防汛办,确保雨情信息第一时间传达到位。

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在天祝县的实施,从硬件装备、监测手段、信息发布等方面极大地提高了全县防御山洪灾害能力,初步构建了科学的山洪灾害群测群防体系,为推进天祝藏族和谐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