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建设效益

防御“千里眼” 安全“户户知

2014-02-10

——甘肃省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综述

翻开甘肃洪涝灾害史,新中国成立的60多年间,甘肃因局地暴洪灾害已累计造成10 117人死亡,平均每年近160人,触目惊心!

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一个个惨痛的教训,警示和呼唤着我们。建设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基层防御组织体系,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迫在眉睫!

2010年,国家启动实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甘肃省统称山洪预警“户户知”工程),给甘肃这个全国山洪灾害易发区和多发区带来了先机。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省抗旱防汛指挥部、省水利厅精心部署,拉开了全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治理的序幕。

通过这一工程,甘肃加强了山洪灾害预警监测体系建设,一张测报有据、应急有力、调度有方、避险有序的防汛新答卷,正在陇原大地书写。

预警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

甘肃,十年九旱。在《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中,甘肃被列为全国8个重点防治省区之一。甘肃省全省面积三分之一以上的地区山洪灾害危害十分严重,中部黄土沟壑区、陇南山区、定西南部山区以及河西祁连山浅山区都是山洪灾害多发区域。

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山洪预警“户户知”工程建设,树立“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省水利厅明确了“严格招标程序、严肃评标纪律、加强信息交流、切实优中选优、加强建设管理、确保运行安全、落实管护责任、长久发挥效益”八项标准,精心组织实施。省、市、县三级形成合力,多措并举,全面推进项目建设,全省山洪预警“户户知”工程建设从无到有、从点到面,逐步扩大。目前全省83个县(市、区)项目已全部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建成自动雨量站3 977个、县级监测预警平台 83个,初步建成覆盖12.84万平方公里山洪灾害防治区、2 511个小流域,涉及 83个县(市、区)179个乡镇5 929个村1 526万人的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体系。至此,甘肃山洪灾害预警预报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

甘肃省抗旱防汛指挥部副总指挥、省水利厅厅长魏宝君说:“汛期,全省已经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防范决策指挥合力,切实贯穿了防汛工作‘防、抢、撤、救’全过程,防汛、水利部门建立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六级’预警信息反馈机制,保证处于灾害发生区域的群众及时获取预警信息。各市(州)、县(市、区)主要领导亲自抓预警防范工作,及时安排部署,多部门协同会商分析研判。同时各县(区)、乡(镇)认真落实基层防汛工作责任制,实行县级领导包乡、乡镇干部包村,充分发挥了群测群防体系作用,转移避险到位。”

科学建设是关键

甘肃省抗旱防汛指挥部秘书长、省水利厅副厅长陈德兴说:“山洪预警‘户户知’工程是一项利长远、惠民生的救命工程、保命工程,工程质量要经得起历史检验和灾害考验,绝不能掺假,更不能做成‘豆腐渣’,搞成‘半拉子’。”

甘肃省建立了“统一实施方案、统一技术要求、统一批复验收”的工作机制。在监测站点的布设上,根据监测预警实际需求,统筹利用已建气象、水文站点,综合考虑,着力构建疏密适当、信号稳定、覆盖到位的监测站网。坚持现代预警手段和传统预警手段相结合,着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警网络。严格市场准入,保证建设质量,切实做到项目所用公司及产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强中选廉”。坚持把监督检查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严格规范验收各个环节,确保项目质量。

“户户知”工程如何在山洪来临前预警预报?如何运行?

记者在天祝藏族自治县石门镇峡口村看到,村支书郁元根家房顶上建有一个自动雨量站,从地形看是村里的最高点,可以自动监测收集雨量信息,并同步传输到天祝县山洪监测预警平台,一旦达到雨量临界值就会自动报警,值班人员根据预测相应级别,及时向有危险的区域发出预警预报或者撤离信息。

郁元根是预警信息第一接收人。他的手机有一个特殊功能——可以无线遥控架在他家屋顶的高音喇叭。“只要手机有信号,无论我在哪,只要我对着手机喊,大喇叭就会传出我的声音。”郁元根边说边进行演示,我们站在村庄最外面的农户家里,声音依然非常清晰。

一般天气时,每天一条天气预报,郁元根就会用喇叭告知大伙,同时也是检验“户户知”系统是否运行正常。一旦接到二级山洪预警,郁元根就立即通过喇叭告诉大家做好防洪转移准备;如果预警升为一级,就马上要求大家撤离了。

基层干部是基础

“我省山洪灾害分布点多面广,‘户户知’工程为山洪防御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防御工作前沿在基层,防御工作的成败、关键也在基层,要使基层始终绷紧防汛防灾这根弦,让工程的效应发挥到最大化。”省抗旱防汛指挥部主任朱建海说。

2013年5月15日,甘肃省防指通过《甘肃日报》发出了《致各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关于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一封信》。收到信后,各县区高度重视,及时做了安排部署。“5月17日县委书记主持连夜召开会议,会议调配了4名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年轻人,专门对预警平台进行运行管理和维护,将运行维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年下拨40万元。我们还在汛前组织全县66个危险区的村进行了演练。”永登县副县长张天全告诉记者。

在2013年“6•20”天水特大暴洪灾害中,暴雨致使秦州、麦积、秦安等6县区714村25.8万人受灾,洪水过后,灾害严重程度令人难以想象,但是令人欣慰的是由于山洪预警“户户知”系统预警预报到位,无一人伤亡。

记者见到了受灾最严重的天水市秦州区娘娘坝镇柳林村支部书记杨建国,正是他带领预警员们靠着预警高音喇叭和铜锣,挽救了村子里千余村民的生命。

2013年6月19日晚6时许,杨建国的手机收到防办发来的预警信息,他通过预警高音喇叭通知村民将贵重物品带在身上,准备好手电筒和雨具,各自提前疏通房前屋后水路,提高警惕,一旦有险情发生要往事先确定的避险地骆驼顶转移。20日凌晨3时45分,区防办再次发来预警信息:“柳林村降雨量150毫米,请组织村民快速转移。”急促的暴雨使电路全部中断,预警广播“哑”了。杨书记带领预警队员冲出屋子,打开手电,敲响铜锣。听到锣声,村民们都知道,这是集中转移避险的信号,一时间,扶老携幼一齐涌出屋子。漆黑的大雨中,上百条光束好似一条“白龙”,引领着群众急速向避险点骆驼顶转移。

群众认知是核心

“‘户户知’工程能否最大程度发挥作用,最重要的还有老百姓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之所以改名为‘户户知’,就是便于老百姓知道和记忆。为此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演练活动,加强了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知识宣传,明白卡入户上墙,让老百姓知晓预警信号、转移路线等预案措施。”陈德兴告诉记者。

每个村都制定了“户户知”预案,简明扼要告诉大家在何种情况下转移,听谁的指挥转移,转移路线,转移地点,并组织大家进行过应急演练。在天祝县石门镇峡口村,记者看到,到处是预防山洪灾害的宣传牌、避险指示牌和山洪灾害防治责任公示牌,家家户户都有一张明白卡,一问老乡,无论老人小孩,都知道如何避,往哪里跑。

据统计,截至2013年年底,甘肃有80个县(市、区)利用试运行的山洪预警“户户知”工程发布山洪灾害县级预警10 183次,发布预警短信1 592万条,通过广播预警43 173次,紧急撤离转移74万人,有效减少了山洪灾害损失。“户户知”工程在山洪灾害防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广大基层干部群众誉为“生命的保护伞”。